作为新疆南部的母亲河,塔里木河引洪补水的时间由来水情况决定。如何驾驭住奔涌的洪流,既守护河水安澜,又确保为大片胡杨林“精准解渴”?记者跟随新疆塔里木河上游的新其满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起寻找科学引洪、精准补水的答案。
这段时间,塔里木河进入汛期。每天一大早,位于塔里木河上游的新其满管理站站长刘华利都要和同事们早早来到测流点,开始一天中最关键的水情“号脉”——水流测速。
新其满管理站地处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里木河东西贯穿全县266公里,河岸两边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生态胡杨林320万亩,而新其满就是当地管辖河段最长的一个管理站。
刘华利他们要根据每天的水量,合理调配好向胡杨林引流的生态水。要让汛期的洪水精准为胡杨林“解渴”,保持引水通道的畅通无阻更是关键环节。
由于汛期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变迁等情况都可能“卡住”输水的咽喉,安装在手机终端的智慧测流系统就成了大家的“哨兵”。数据显示,河段内的给然力克二号闸门引水流量不足,且存在泥沙淤积现象,大家立即驱车前往8公里外的进水口核查。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水利管理中心新其满管理站站长刘华利:进水口主河道南移了将近500米,现在给然力克二号引水闸引水不畅,存在淤积。把挖掘机叫过来对主河道进行疏通。水过去之后,我们提升闸门,增大引水量。
随着挖掘机启动清淤作业,闸门引水很快恢复正常。刘华利说,除了利用科技手段紧盯水情变化、监测淤堵渠道外,进入汛期后每天还会加派人力深入胡杨林区,对林边的渠道以及河道堤防容易发生险情的区域进行人工巡查。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水利管理中心新其满管理站工作人员尹侃儒:五段防洪堤都处在河道急转弯,河水比较湍急的地方。有些到达不了的地方,我们还会采用无人机的巡视手段。防洪堤可以束缚河道流水,让它更快地向下游进行生态输水。
塔里木河的汛期年年有,刘华利和同事们的守护也一直在持续。从2016年当地实施引洪补水以来,沙雅县域内的退化胡杨林得到修复,天然幼林面积增加近5万亩,地下水位总体上升0.11米。今年,还将计划补水0.71亿立方米,让20万亩胡杨林得到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