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李亚)当前,在消费升级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对饮食的追求正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吃得营养”。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食材,鸡蛋正经历从“安全保供”向“营养功能化”的品质升级。企业如何精准捕捉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营养需求?又怎样突破技术与供应链瓶颈,将高营养蛋品稳定推向市场?
近日,北京清禾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强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分享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于国强表示,清禾汇一直积极布局健康蛋品市场,坚持以“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石,不断推陈出新,成功打造了富硒蛋、乌鸡蛋、柴鸡蛋等一系列高营养、差异化的蛋品。通过公司自身的持续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一份坚实的力量。
品质消费升级 高营养蛋品成为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基础食材的营养价值关注不断提升。鸡蛋,作为膳食结构中重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开始被赋予更高的营养期待。
“多元化、细分化的产品矩阵,在高营养蛋品赛道迅速建立了品牌认知与市场份额。”于国强介绍,清禾汇推出的富硒鸡蛋,硒含量稳定达0.45mg/kg,显著高于普通鸡蛋,同时富含易吸收氨基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乌鸡蛋则突出高蛋白、低胆固醇优势;柴鸡蛋因在饲料中添加亚麻籽,Omega-3含量提升超过20%,受到健身人群与老年消费群体的广泛青睐。
“高营养价值蛋品的兴起,对行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指出,企业应建立营养标准体系,推进精准营养化管理,开发具有明确健康功能的场景化产品矩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所长丁钢强表示:“像富硒、乌鸡、柴鸡蛋这类产品,如果严格按照生产规范进行管理,其营养价值是非常突出的。其中的有机硒、优质蛋白、磷脂等成分对免疫调节、脑健康和抗氧化具有积极作用,尤其适合孕妇、乳母、老年人等重点人群。”
全链条协同创新 筑牢“从农场到餐桌”的营养安全防线
为实现高营养蛋品的稳定供给,单纯依赖某一环节的突破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清禾汇深谙此道,他们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基石,精心构筑了一条从源头到餐桌的严密品质闭环,确保每一枚鸡蛋都能为消费者带来卓越的营养与安全。
王凤忠强调:“在确保鸡蛋营养含量的同时,产品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同样至关重要。”他进一步指出,通过标准化饲料配方、生态放养方式以及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批次稳定性和营养精准控制的关键,这也标志着当前优质蛋品供应链的重构方向。
清禾汇公司积极响应这一理念,自主建立了生态农场,并严格执行动物福利养殖标准。于国强说,“他们利用天然饲料,如玉米、大豆、亚麻籽等,精确调控鸡蛋的营养成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自动化精选线和无菌包装系统,确保蛋壳清洁度高达99%以上,裂纹检出率低于0.1%。”
值得一提的是,清禾汇还通过恒温配送和数字化溯源系统,让每一枚鸡蛋的营养成分清晰可见,产地可追溯到源头,品质可量化评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养殖模式的束缚,更实现了从鸡舍环境到饲料配比,再到最终包装销售的全流程系统化控制。
此外,为满足都市家庭的实际需求,清禾汇还推出了便捷的小规格包装,并配备了营养标签系统,通过场景化的消费引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观、便捷的选择。这不仅彰显了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更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营养的信任和安全感。
品牌理念实践 推动健康饮食行为改变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日益受到大众的重视,鸡蛋这种日常食材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不仅关乎味蕾的满足,更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一背景下,清禾汇品牌积极响应,将“健康生活始于每一餐的选择”确立为品牌核心理念,致力于从产品创新到科普教育的全方位价值提升。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一日三餐决定健康状态’的理念具有深远的公共影响。”丁钢强指出,鸡蛋作为一种优质食材,其生产方式和食用方法至关重要。每人每天适量摄入高质量的鸡蛋,不会对健康造成负担,有助于营养均衡。
“我们希望通过营养标签、产品溯源以及短视频科普等多种形式,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建立信任,并引导他们主动选择更加营养的基础食材。”于国强说,目前产业端上,已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出“蛋品营养”“回家吃饭”等系列科普话题,累计播放量超过百万,有效推动了消费者从单纯的价格考量向更加注重营养价值的消费观念转变。
于国强透露,清禾汇将继续巩固并拓展城市市场,同时积极推动健康蛋品的广泛普及。通过精心保持鸡蛋的核心营养价值并优化成本结构,品牌计划推出更多价格亲民、营养丰富的蛋品,以期为推动全民健康饮食行为的变革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