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作为曾与黄沙、煤尘相伴的城市,山西省朔州市正书写着从“黄”到“绿”、从“污”到“清”的蜕变故事。如今的朔州天蓝、树绿、水清,生态改善的成果不仅铺满城市版图,更浸润在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里。
记者来到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的西山森林公园。眼下,工人们正在进行的是森林抚育工作。什么是森林抚育?通俗来说,就是为了促进苗木生长采取的各项措施,包括除草、松土、施肥、修枝等等。眼下,工人们正在对树木底部的一些杂草以及横向生长的树枝进行修剪。这么做是为了促进树木纵向生长,从而更好地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
曾经的西山森林公园是一片黄土坡,风一吹便黄沙弥漫。当地通过科学规划造林区域、选用耐旱抗风树种、建立常态化抚育机制,让裸露的黄土地逐渐被绿色覆盖。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治理,这里不仅成为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更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朔州的绿色蜕变不止于西山森林公园。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经过一代代人70多年的接力种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提升至57%,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多年来,朔州市通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体系等措施,让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全市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绿色发展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能源大市,当地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同步发力治理工业污染,既要绿水青山,也在产业转型中守护蓝天。
记者来到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的一家燃煤电厂,这些车辆运送的都是发电所需要的燃煤。这些车辆现在都是新能源车,发动时没有噪音,也没有尾气排放。而在一个多月之前,这里还是传统的柴油重卡车,启动时的噪音比较大,行驶在周边街道,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也不小。
作为能源企业,这家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曾是当地空气质量改善的“拦路虎”。为破解这一难题,电厂从源头入手,通过技术升级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源头减污、净化提升的作用。
蓝天常驻,绿意渐浓,朔州的生态改善还体现在“水”的变化上。当地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让曾经的“问题河”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河”。在七里河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段的上游,工人们正在对七里河段进行提质改造,一方面对底部进行硬化,另外一方面对两岸的护岸进行提质。这么做河道变得更加宽阔,水流更加通畅,水质也会变得更加清澈。
七里河穿城而过,是朔州的“母亲河”,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为还河流清澈,当地开展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清淤疏浚、污水截流、生态护岸建设、沿岸绿化等一系列措施。工作人员表示,水清岸绿人和谐这种现状是经过连续十多年不断治理,累计投入了上百亿元取得的成效。现在的七里河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网红打卡的热门点、候鸟栖息的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