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為配合《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條例》)於2026年1月20日起生效,政府建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通過強制社福界、教育界和醫療衞生界指明專業人員舉報嚴重虐兒個案,確保及早識別和介入有關個案,為兒童編織全面而有效的保護網。9月開學在即,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出通告,提醒各學校有關更新識別及通報懷疑虐待兒童及家庭暴力個案的程序及注意事項等,主要分為兩類通報要求,強制舉報嚴重虐兒個案,以及其他虐兒個案(非《條例》所規定嚴重虐兒個案)的一般通報及處理。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機制下,當學校人員有合理理由懷疑學生「正遭受嚴重傷害」或「正面對遭受嚴重傷害的實際風險」,包括身心虐待、性侵犯,以及疏忽照顧等,任何危及兒童心理健康如精神錯亂及長期心理創傷,也屬嚴重傷害類別;屬於強制舉報嚴重虐待個案,須盡快舉報,在緊急情況下,盡快致電999報警或即時求助。而就非緊急情況而須舉報的情況下,應透過電話聯絡或親身前往任何一間警署,或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作出舉報。
此外,學校應制定校本機制及流程,協助人員就懷疑個案作舉報和跟進。過程中,任何人士不得故意阻止/阻礙指明專業人員作出舉報,或披露作出舉報的指明專業人員的身分。
至於其他非嚴重類別的懷疑虐兒個案,則按一般通報程序處理,包括即時通知校長,主即啟動校本應危機制/危機處理小組,並委派學校社工及專責人員了解被虐事件,再根據個案是否社署已知個案進行通報,如是「已知個案」,學校應盡可能在辦公時間內把個案通報服務課,提供有關學生的資料,由服務課社工進行初步評估。
在預防兒童性侵犯及處理懷疑個案方面,通告提到,教育局鼓勵學校透過不同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例如教授學生認識身體與保護自己的相關課題,設計相關的學習活動,運用故事時間、早會、午會、周會、班主任課及講座等,進一步加強性教育。學校亦可就與性有關的問題推行預防性和發展性的輔導活動,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堅決拒絕別人的冒犯,以及教導學生在有需要時向教師、長輩、輔導人員或相關機構尋求協助。
此外,教育局亦鼓勵學校在提供輔導服務時,多運用局提供的學與教資源,例如與防範性侵犯相關的性教育動畫資源及教案,並加強相關的家長教育,提醒家長防範其子女被性侵犯。
就處理懷疑兒童性侵犯個案,無論有關學生是否如常返回學校,學校人員應參閱《保護兒童指引》附件「與懷疑被性侵犯的兒童接觸時應注意事項」及「通報懷疑性侵犯事件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