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一直關注墟市發展的民間團體-「撐·基層墟市聯盟」(下稱:聯盟)今日聯同十多個地區團體及社福機構首次於香港新地標-啟德(啟德車站廣場)舉辦大型社區墟市-「香港墟市節2024-2025」,有超過50個來自18區不同街坊的特色墟市攤檔。
逾50檔特色墟市攤檔 為基層帶來創業機會
「香港墟市節2024-2025」主題為「關『里』墟事·總有一墟喺你區」,匯集了18區不同社區的墟市檔主擺檔,售賣物品大部分為基層街坊及婦女的自家製的手工藝品、包裝食品、鈎織、布藝、皮革、木工、盆栽、環保產品、飾物、生活雜貨等,讓一眾街坊展示一下手藝及民間智慧,同時價錢較為相宜。這次墟市活動承載着一眾擺墟的基層街坊、婦女、手作者的創業夢想及心路歷程,聯盟在場內設有過往不同社區墟市的相片展覽及墟市檔主故事展覽,市民能夠了解民間墟市的發展及檔主背後的人情故事。墟市節舉行了啟動禮,並邀請了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出席。
聯盟代表姚舒敏表示,現時面對香港經濟轉變及貧窮人口持續增加,有不少團體/社福機構希望可申請不同政府用地舉辦社區墟市,以善用土地資源,同時為基層街坊及婦女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姚舒敏說:「墟市活動可以讓基層市民,透過自己的手作等,帶來額外經濟收入來源,我們認為社區墟市活動能夠成為經濟轉變下的扶貧措施。」
參與墟市其中一位檔主Maggie, 她是售賣自己設計及縫製的布兿頭飾,品牌為兿萌創意工作坊。Maggie是一位照顧者,因為需要照顧年老的奶奶,未能夠長時間外出工作,由於她亦有車縫及製作不同手工藝的興趣及技能,因此她運用空餘的時間縫製頭飾,並於社區墟市出售產品,從而幫補家計。
Maggie表示,因為我們都是小本經營,產品較為生活化,難以負擔大商場或私人市集高昂擺檔或寄賣的租金;而團體舉辦的社區墟市十分合適街坊及婦女,可以有一個低門檻的創業機會,讓我們可以彈性自主地及以低成本去擺檔,除了可嘗試自己創業做老闆,亦可以賺取收入,更可以讓公眾欣賞自己的手藝,所以希望政府能夠支援這些團體舉辦墟市活動。
另一位墟市檔主Penny, 她主要售賣自己手縫的口金包及彩繪。Penny本身是一位家庭主婦,需要照顧女兒及家人的起居生活,過去一切以家庭為先,大部分時間用於照顧家人。她表示之前參與社福機構的活動,造就了她踏上墟市擺檔創業的契機。
Penny表示:「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興趣及手藝可以轉化成為賺取收入的機會,並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知足常樂手作』。作為一個家庭主婦,除了照顧家庭之外,應該可以建立自己於社會中的角色,於墟市擺檔正正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好的創業平台,亦會有一班街坊和你談天及欣賞自己;家人亦十分支持自己創業,一同來墟市幫忙。」她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墟市擺檔機會。
「撐·基層墟市聯盟」指,雖然政府近期積極推動及舉辦各類型墟市活動,但有關活動以推動旅遊及經濟為主,一般基層街坊檔主較難參與攤檔經營,同時不少團體於申辦墟市活動亦面對重重困難。
建議政府推行「地區墟市用地試點計劃」 團體恆常申辦社區墟市
聯盟代表姚舒敏表示:「團體現時面對墟市申請程序繁複冗長、難以覓地舉辦墟市、高昂營運成本等種種困難。其實,環境及生態局於2023年6月曾表示會以試行形式,提供一些可供有興趣團體於指定日子申請舉辦墟市的場地,預計2023年第三季左右公布詳情,包括場地地點、申請資格及程序等,惟時隔兩年政府至今仍未公布有關措施,導致墟市活動未能有效和普及發展;因此,聯盟希望透過今次墟市活動,推動政府能夠落實提供墟市用地及完善申請機制,支援團體於地區恆常舉辦更多基層社區墟市活動,希望今年施政報告能夠涵蓋這些民生需要,以『推動地區經濟、扶助基層創業』。」
姚舒敏補充:「聯盟認為政府除了帶頭投放資源舉辦大型活動,以推動本土經濟,更重要是政策上拆牆鬆綁,為社會創造有利本土經濟發展條件,從而推動恆常及持續的地區經灣活動發展。」她說,現時除了團體使用地區政府場地舉辦墟市活動,政府及區議會亦不時使用相同的場地舉辦大型活動,相信居民普遍已習慣這些場地是社區的聚腳點,政府部門對這些場地管理及配套已有一定的掌握,他們建議政府推行「地區墟市用地試點計劃」,以試驗方式於各區揀選一些合適的地區場地提供予團體以簡易申請方式恆常申辨社區墟市活動;透過團體於各地區持續舉辦中小規模的基層墟市,扶助基層市民同時, 亦一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雙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