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北回归线“绿带”横贯中部,水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生态优势区、林业产业集中区和首个央地共建的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2022年,自治区林业局创新提出“集体林地+国家储备林+林票”改革思路,通过股权型、债权型林票合作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去年对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优化,围绕“项目化运营、股份制合作、阶梯式分红、递进式收益”模式机制,推出股金型林票,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村集体闲置资金同发行主体开展林票合作,拓宽村集体及林农增收渠道。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累计实现林票合作经营林地8.4万亩,发行林票总额1.17亿元,惠及林农1.6万户。
7月9日,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下丰村,记者了解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与村集体产业。自治区林业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5万元,推动下丰村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并探索发展林票、碳票等林业经济新项目。2024年,下丰村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认购林票(股金型)167万元,期限为7年。林票期满,下丰村预计累计可分红44.25万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约6万元。同时,林票发行单位对林票发行负责,林票到期后,无论盈亏,发行单位严格按照林票合作约定对村集体进行到期分红和提前兑付红利,并按票面金额向村集体退还投资款,有效保障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安全。
金城江区作为河池市首批开展“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县(区),自2022年以来,从“保底收益+主伐分红”的林票1.0模式到“保底收益+阶梯分红”的林票2.0模式,林票制度改革已成为金城江区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目前,金城江区累计林票合作面积1.11万亩,发行林票金额1175.25万元,为24个村集体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金城江区林业局副局长韦富翔说,奋力将“绿色家底”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宝地”,加快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广西是全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和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潜力巨大。为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和试点工作,广西将其纳入全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推进,并在河池市先试先行,成功探索出地方性林业碳汇开发路径。
2024年8月,广西首批林业碳票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功发行,共发行碳票28张,碳减排量达1.97万吨,并开发建立了企业碳排放自愿抵消、公共机构碳排放抵消、大型活动碳排放抵消、生态环境损害补偿等交易场景。2025年1月,创新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机制获2024年度广西改革攻坚十佳成果,成为林业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地方性林业碳汇工作机制的创新突破,实实在在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是提质、兴业、利民的重要举措,为区内林业碳汇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点评道。
坚持不懈做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广西林业部门持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目前,全区已形成“一个方案、两张清单、两项试点”的顶层设计,构建“五级”林长抓林改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稳妥扩大深化国有林场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近2600万亩,资产总额达860亿元,经营总收入约100亿元。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发行林票面额8000万元。创新实行林地定额核销制、单列制,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全区所有市县全覆盖。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阮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