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目前,国内南海伏季休渔期已过半,海水养殖产品成为市场上鲜活海鲜的主要来源。为满足市场需求,广东的海洋牧场正集中出货,充分发挥“蓝色粮仓”的重要作用。
下午两点,一辆辆满载鲜活海鱼的货车陆续抵达广东省湛江市的一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们正争分夺秒地卸货、清点货物,忙得不可开交。
在距离该水产市场直线距离30公里的海面上,一座海洋牧场正热火朝天地开展作业。随着鱼苗趋近成熟,该平台正在加快投饵育肥的进度,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周内集中向市场供货。
为了在休渔期替代部分禁捕鱼类,填补市场上鲜活海鲜的供应缺口,一些海洋牧场主会在过冬前投放鱼苗,并于第二年适时进行收获,这也能带来颇为可观的盈利。
为满足消费者在休渔期对鲜活海鲜的需求,一些大型生鲜超市加大了从国内海洋牧场的采购量,并推出了新品海鲜上架销售。
广东加速构建现代海洋牧场 鲜活水产走向全国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海鲜等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上游水产养殖产业也在顺应时势而变革。当前,广东正积极投身于现代海洋牧场的建设,着力提升海水养殖的科技含量。
这座海洋牧场采用了智能管理系统由湛江湾实验室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在电子大屏上,我们能够看到,系统正在实时监测海洋牧场的各项数据,如海水温度、pH值、溶解氧等水质指标。此外,水下声纳系统还可以反馈鱼苗的健康状况和饥饿程度,进而协助工作人员作出决策,实现远程操控与自动化养殖,保障产出的数量与质量。
除运用智能管理系统外,海洋牧场还借助重力式深水网箱开展养鱼作业。相较于传统鱼排,此类深水网箱能够提升鱼苗的存活率。截至目前,广东省已累计建成6396个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此外,桁架类网箱数量连续两年实现翻番。
随着上游海洋牧场的产量持续增加,广东的水产在充分满足本地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被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