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受熱帶氣旋丹娜絲的殘餘與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香港天文台由昨晚(9日)至今晨(10日)接連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全港多區發生不同程度水浸。今日下午,香港文匯報記者到達新田一帶視察,包括仁壽圍及新田村等,其間發現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伍人員在不同地點處理水浸。雖然大雨連場,但不見有嚴重水浸,僅在新田村部分較低漥位置發現數吋深水浸,車輛及村民出入需要澗水而過,渠務署緊急應變隊伍到場進行處理後,水浸情况迅速得到改善。
村民鄭女士表示,昨晚至今早每逢大雨,不消10多分鐘村內便會出現水浸,但亦會退水,「主要因為村內位置凹咗下去,外邊路面沒有事。」經營士多的村民郭先生估計,因為村內的渠道「太細太淺」去水不及,以致一下大雨便發生水浸,需要將貨物擺放高位避免浸濕。另村民鄭小姐亦表示,「住咗咁耐第一次水浸咁嚴重...可能因為太大雨...但剛見有(渠務署)工人到場泵水處理,水已經退咗啲...」。
香港立法會議員、北區區議員、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今日在facebook專頁圖文並茂指,其位於新田鄉新田村路3號的辦事處及新田鄉村一帶於昨早發生嚴重水浸,水深達10多厘米,而且是黃泥水;她認為,新田科技城第一期第一階段的前期工程既然已經開工,考慮到政府有城鄉共融的願景,有必要盡快先處理新田科技城內鄉村及附近的基建滯後問題。
陳月明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新田的水浸問題已存在多年,過往亦有非常嚴重的情況,水可以浸到半身位置。今日天文台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雨勢又急又大,「正如我facebook發布的圖片,情況都比較嚴重。」她指出,位處新界的新田一直都是水浸黑點,主要原因由於建設道路、公路時抬高路面,以致新田鄉村地勢相對較低,但同時村內的排水系統落後,短時間內難以疏導大量雨水,因此在極端天氣暴雨下,極其容易出現水浸,「每逢大雨,當區居民出入受阻,必須在路邊巴士站或高處等到雨勢較小,路面積水排走後才能回家。」
陳月明續說,早於2022年她上任立法會議員後,已多次跟進新界鄉郊和偏遠地區的水浸問題;至2023年她在新田設立地區辦事處後,亦收到不少有關水浸的地區意見與投訴,因此過往亦多次向政府跟進。例如2023年9月她聯合新田鄉事委員會文祿星主席、文富穩區議員,以及之後的文奕揚區議員聯合跟進,向發展局反映當區嚴重水浸事宜,並與政府多部門開展聯合視察,包括渠務署、民政處和路政署,當時政府部門承諾會實施一系列中短期改善措施,希望能夠改善新田永平村及仁壽圍附近一帶的水浸問題;「但時至今日問題依然很嚴重...」。
陳月明認為,去年10月22日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新田科技城撥款,當時政府文件提到新田科技城擬建的排水系統,可加強發展范圍內及附近現有村落的抗洪能力,她樂見政府通過大型基建工程改善當區長久以來的水浸問題;「新田科技城作為北部都會區的核心,長遠而言,不應再出現嚴重水浸問題。」因此,政府也應重視鄉村內部排水系統的升級改造工作,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城鄉共融。而目前新田第一期前期工程已經開工,應優先處理這個水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