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建设一支专业的托育教师队伍,需求迫切。近年来,相关高校接连开设托育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民生一件事,我们来关注托育人才培养。首先我们到一所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高校,看看“带娃专家”究竟是如何培养的?
从抱娃到哄睡 培养“硬核”照护能力

在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实验室,一堂“带娃”实践课正在进行,冲奶、喂奶、拍嗝、洗澡、换尿布、哄睡.....学生们正通过内置芯片的AI仿真婴儿和VR设备,沉浸式学习如何科学照料0-3岁婴幼儿。
24小时领养照护AI仿真婴儿 培养“妈妈级”责任感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通过观察婴幼儿的动作、声音、表情等非语言信号,及时给予回应性照护,学生们还会将这些仿真婴儿带回宿舍领养,内置芯片能记录学生的操作数据,比如,换尿布响应速度、拍嗝力度等,从而生成一份真实的“照护能力报告”。
会急救 懂护理 能推拿 托育的“健康必修课”

学生们需要掌握的还包括婴幼儿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卫生保健、营养喂养、急救护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这门《婴幼儿伤害预防急救》课程中,光基本急救措施,学生们就需要掌握七种。
据了解,齐鲁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是四年制职教本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打“上岗即上手”,目的是精准培养市场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托育人才。
幼有所育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全国有600多所高职专科学校开设了托育相关的专科专业。 2021年,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被纳入职业本科专业医药卫生大类。今年,普通本科也新增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教育学类进行招生,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院校。
普通本科首迎“托育”相关专业新生

今年秋季学期,山东女子学院迎来“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首批新生,走进真实的托育机构,感受婴幼儿的一日生活,让一年级新生部玲钰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全国首批普通本科开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高校,山东女子学院把这一专业的培养定位为“高层次复合型托育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健康照护+科学评估+管理研究”三大核心能力,不仅要具备婴幼儿照护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组织亲子活动、开展育儿指导、协调社区资源以及进行团队管理、调查研究等综合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有50万,本科及以上占比不足10%,且多为非科班出身,尤其缺乏既懂专业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更多高校的加入,这一局面正被改写,从专科到职业本科再到普通本科,“幼有所育”正构建起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