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丨咖啡师 割草工 “具身智能”在机器人谷练就新本领

央视网2025-07-27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年中经济观察》,走进深圳一条充满未来感的“创新走廊”。十多公里的道路上,汇聚了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企业和顶尖的科研人才,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被业界誉为“机器人谷”。这些灵巧的“钢铁伙伴”,如何突破想象边界,进入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走进“机器人谷”

看“具身智能”新应用

在机器人谷,高度智能化的应用场景随处可见。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往年,今年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正将研发方向聚焦于行业化与专业化,深入餐饮、工业、运输等垂直领域。通过行业化设计,机器人的操作与应用能更契合特定领域需求,效率提升两成以上。

在机器人谷,咖啡都是由机器人制作的。调咖啡、打奶泡、拉花,操作流利,动作干净,从业务能力上看,这个机器人就像一个“老师傅”。

越疆科技高级市场经理 王鹤儒:每一杯都高度一致,这跟人工有很大不同。我们当时请的各种资深的咖啡大师,我们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完成的。

这里的机器人服务远不止于咖啡,更能胜任多种任务。

这个像玩具赛车一样的家伙,事实上是一个拥有50多项专利的割草机器人。扫描周边环境后,在割草过程中,它还会根据周围的物品,自动进行避障。

眼下,像这样已经开始上岗干活的“机器人”已经非常常见,它们不仅能高效完成日常场景中的基础任务,更在专业化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产业链协同练“内功”

打造机器人硬本领

智能割草机器人是“机器人谷”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这些机器人集成了“机器人谷”内产业链上下游各种新技术,协同研发、畅销海外。

在这家科技公司的测试场,记者看到了最新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工作场景。只需要几十秒对环境进行快速扫描,机器人就可以自主规划路线,精准执行割草任务。支撑这种高度自主能力的,是多项前沿技术的融合。

库犸科技产品经理 殷承凯:通过天上的卫星定位,可以看见它上面的激光雷达以及视觉摄像头,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传统割草方式,无论是手推式、骑乘式,还是早期需埋设边界线的机器人,都存在维护成本高、操作烦琐、适应性差等痛点。而要攻克这些难题,单靠一家企业难以实现,必须依靠谷内多家企业的合力。

库犸科技产品经理 殷承凯: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搭载视觉系统,它无法识别障碍物。

转机得益于深圳机器人谷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优势——这家公司很快找到了距离不到5公里的定位设备供应商。在双方协作下,机器人的避障识别能力得到提升,定位精度也提升4到5倍。而这样的合作并不是个案,供应商在配合过程中,也能根据实际需求优化自身技术,实现共同进步。

库犸科技品牌负责人 冯宇晴:大概70%的制造商都可以在深圳“机器人谷”解决,90%的生产可以在深圳解决。从样品创意的策划到样品真正落地,不到10天就可以达成。

在这十几公里的“机器人谷”里,有的企业提供核心部件,有的优化技术方案,有的完善生产环节,大家既是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又在相互配合中共同提升本领,最终让机器人的本事越来越强,也让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不断攀升。

校企联合

打通产学研“最后一米”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许多企业和高校就隔着一条马路,实验室的新想法转眼就能拿到工厂试验,学生的小发明直接对接产业的需求。这种“门对门”的产学研融合,正是“机器人谷”里创新不停歇的另一个密码。

在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记者刚见到洪锦奕时,他正准备为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寻找升级配件,以备战下个月在深圳举行的机甲大赛。

南方科技大学学生 洪锦奕:如果没有零件,我们校园门口就会有很多企业,可以找他们。这些企业也很愿意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像采购或者一些代码咨询,甚至是加工。

这种“校内基础支撑、校外资源协同”的模式,正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在学校的机器人测试场里,记者看到了学生们自研出来的机器人,这些新点子、新发明,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瞄准了眼下产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需求像“订单”一样送到校园,高校的研发就有了精准的方向。

南方科技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 陈亮名:我们课程的设置,包括项目的设置,很多是来源于这个产业,这样就能够很好做到产学研的转化。

大疆RoboMaster高级运营总监 杨明辉:我们比赛规则会基于产业最前沿的需求,做一些微调,倒逼学生要掌握机器视觉、自动算法,掌握相应的产业知识。

眼下,在“机器人谷”,创新不是单打独斗,产业链的聚集,让“谷民们”受益颇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扎根于此。

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余浩:5公里之内,上游有高端的高校实验室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下游各类的机器人,我们已经和十几家企业达成合作。

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运营负责人 贺飞:我们已经落地了两个孵化空间,总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空间内已经有超过50家的初创企业入驻,第三批还有4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入驻。

截至目前,深圳市南山区集聚了200多家机器人优质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0余家,工业百强8家。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已集聚7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李娟:产学研一体化是“机器人谷”独有的特色,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里有大量的企业在谷里共生共存,企业和科研机构“门对门”,人才和科研成果深度融合,这样的集聚让机器人加快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速度。

创新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从割草机器人的精准避障到校园里的机甲创新,机器人谷的故事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创新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当零件供应商、制造商、科学家、学生在这十几公里的空间里拧成一股绳,机器人的本领自然越来越强,产业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监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朱江 王世玉

记者丨张丛婧 何俊儒 宝安融媒 杜泳琪 光明融媒 游高聪

台湾民意代表“大罢免”首轮投票国民党完胜 国台办回应

2025-07-27

北京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

2025-07-27

国家统计局: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8%

2025-07-27

地广人稀的小城农村客运发展如何破局?看工布江达的实践样本

2025-07-27

国家统计局: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2025-07-27

俄罗斯总统普京:俄海军战略核力量持续提升

2025-07-27

越南游船倾覆事件搜救结束 49名船上人员确认39人死亡

2025-07-27

进入第四天 泰柬边境冲突仍在持续

2025-07-27

美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

2025-07-27

中国AI让南非铁路犯罪率下降80%

2025-07-27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025-07-27

自然资源部启动北京地质灾害防御Ⅲ级响应

2025-07-27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推进农文旅融合 拓展消费新空间

2025-07-27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推动省际间建立产销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

2025-07-27

以军称在加沙三地每日暂停10小时军事行动

2025-07-27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挖掘网络销售潜力 提升直播电商水平

2025-07-27

五方面45项重点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未来三年任务明确

2025-07-27

日月谭天 | “大罢免”大失败!岛内民意狠狠打脸赖清德

2025-07-27

上半年稳外资显效:大项目密集落地,引资质量结构双提升

2025-07-27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外资企业纷纷“再投资”,用行动看好中国市场

2025-07-27

稳外资政策密集落地 外商股权投资瞄准中国新质生产力赛道

2025-07-27

天文台發酷熱天氣警告 衞生署提醒市民預防高溫引發的疾病

2025-07-2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球,展现开放担当

2025-07-27

我国粮食全链条减损成效显著:三年减少损失超500亿斤

2025-07-27

科学抗旱保秋粮:田间管理全面升级 精准施策力保稳产增收

2025-07-27

燃爆啟德!五萬人齊享盛宴 見證A米捧盃

2025-07-27

啟德點燃球迷經濟 業界倡推優惠吸引「加時」留港

2025-07-27

2025-07-27

(有片)港青堅持助人初心 Z世代走出舒適圈投身人道救援

2025-07-27

施政報告2025│特首出席地區諮詢會 冀市民各領域發表意見

2025-07-27

確保公共交通效率優先 陳美寶︰不能無限量發網約車牌

2025-07-27

文化中国行 | 在“爱国奋斗”的赤诚与“文化自信”的脉动中追寻前进力量

2025-07-27

政府擬優化的士筆試 陳美寶:冀吸引網約車司機投考

2025-07-27

益豐大廈停電│民政事務總署:仍有約20居民在庇護中心

2025-07-27

施政報告2025│李家超:經濟正向發展 政府會「做大個餅」

2025-07-27

夜晚亮起来、人气旺起来、消费火起来 夜间文旅“热”力十足激活经济新动能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