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选服务项目、刷取身份证信息、扫码支付工本费……用时不到5分钟,山东济宁市民朱丽红就拿到了崭新的驾驶证。7月22日,记者来到济宁市任城区的渔山派出所采访,恰巧遇到她在补办证件。
渔山派出所工作人员正在为办事群众介绍相关业务。(受访单位供图)
“派出所和我家就隔着一条马路,办事又近又快。”朱丽红说,如果到附近的车管所补办驾驶证,开车单程就要十几分钟。她想起社区干部说过,渔山派出所新承办多项民生业务,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咨询。没想到在“一站式车管所”设备上,三下五除二就办妥了。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进程中,济宁市公安机关积极汇总民意诉求、探索便民服务集约办工作,渔山派出所便是试点之一。“今年7月1日起,在上级部门授权和支持下,我们得以承办车驾管、出入境、户籍服务等三大类近90项群众高频办理事项。”渔山派出所所长李国富说,改革落地后已为2000多人次提供业务咨询与事项办理服务。
渔山派出所工作人员指导办事群众使用人像采集系统。(受访单位供图)
群众所思所盼,是改革不断深化的方向。譬如有求诊群众反映,一些医疗检查流程较长、当天难以拿到结果,隔天带着检查结果找医生又要重复挂号。但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记者发现挂号系统中有一类“非当日惠民号”。医院消化内科一名主任医师7月22日接诊65人,其中有15个“非当日惠民号”。
“‘非当日惠民号’,是我们打破‘一次挂号当天有效’的行业传统,从方便患者进行全程诊疗服务出发,重塑医院接诊流程的改革举措。”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郑晓茜说,改革实现了“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效果,患者可根据实际择机免费选择同一科室复诊。“非当日惠民号”同样计入接诊医生的工作量。
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就诊群众正在使用自助挂号机。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改革举措要长期见效。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武文华表示,“一次挂号管三天”改革用主动改革在传统诊疗方式与群众就医诉求间找到了平衡点,自2021年试点推广以来,已在济宁全市200余所乡镇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疗机构落地,累计服务群众超过80万人次。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的腹部诊区一角。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摄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将更多便利留给群众、更多活力交由市场。“真没想到这么快。”日前,天津尤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业务经办人宋美晨在泰安市岱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一件事”服务专区,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企业迁移的全部手续。
既快又好的背后,是泰安市积极探索推进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改革。当地通过“流程再造、系统优化、业务协同、完善规则”,实现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一地、一窗、一网、一次”办理。办理环节从4个精简为1个,申请材料从21份压减至5份,大幅压减了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
在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事项中,济南市历下区推出专项服务套餐。企业符合名称登记相关管理规定的,可最大限度保留原名称中的字号和行业特点,还能实现免费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相关服务事项的并联办理,不必经历“先废后立”的繁琐过程。
今年以来,山东省深入推进“一件事”流程优化,其中包括优化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加强平台系统改造对接,实现业务办理系统互联互通;聚焦高频事项,加大“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环节、增便利”力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同时,推动更多重点事项向基层网点延伸,逐步形成“主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政务服务圈。(记者萧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