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较强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
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产销两旺,充分发挥了工业发展“稳定器”作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51.7%、68.3%和64.9%。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加快实施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2025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带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较上年底增加8000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5G、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
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前5个月,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较强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
在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较上年底增加8000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
谢少锋表示,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前5个月,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延续较好增势
2025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延续较好增势,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5%,充分发挥了工业发展“稳定器”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1至5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
陶青表示,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产销两旺,多数重点监测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汽车、通用设备等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25.5%。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51.7%、68.3%和64.9%。
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也就是说每新增1元投资,就有8角6分来自设备工器具购置。聚焦重点行业 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
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从原料、用能、工艺、产品4方面发力,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
陶青表示,在扩大绿色原料使用方面,重点提高废钢铁、废铜、废铝等再生资源在原料中的比重,力争到2027年,将比重分别提高到22%、30%、25%。
在扩大绿色能源使用方面,将加快氢能在传统产业应用。在扩大绿色工艺应用方面,重点加快传统产业具有革新性工艺的攻关。在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方面,重点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绿色低碳效果明显的新材料、新产品。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现较强韧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呈现出稳增长、稳出口、增利润的特点。
统计显示,2025年1—6月,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6721亿元,同比增长12.8%。软件创新发展方面,开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截至6月底,搭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上架应用与元服务数量超2.5万个,生态伙伴超450家。2025年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制造业中试平台梯次培育体系,培育中试平台来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样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畅通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中间站”,制造业中试平台是输出中试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中试平台建设主要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等6个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2400余家中试平台纳入储备库,并从中遴选产生241家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力争2025年底前,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多部门正深入开展产融合作,推动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制造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
谢少锋介绍,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3100家金融和投资机构瞄准制造业企业急需,新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正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
2025年上半年,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23家战略合作金融机构,为新型工业化各项重要任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出绿色工厂贷、工信数转贷等产品,累计支持企业融资超过1500亿元。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3562亿元。上半年,A股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发和可转债的方式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幅达51.6%。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2025年上半年,我国信息通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网络支撑更有力、融合应用更深入。
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9055亿元。截至6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4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用户普及率超79%。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达3022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首批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的万兆光网试点部署顺利开展。
谢存介绍,数字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谢存指出,我国已稳妥有序组织实施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目前,已有40家外资企业获得试点批复。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累计超2600家,较2024年同期增长27%。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出台
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5%和6.3%,在2024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7月18日在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将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谢少锋表示,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谢少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提升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