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地摊夜市管理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一处曾聚集300多个摊点占道经营的流动夜市,在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指引下,通过城市更新变身为热闹的精品夜市。这一变化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入夜时分,安徽省马鞍山市体育路夜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香气扑鼻的烤串、充满锅气的炒面、琳琅满目的饮品,在音乐和灯光的映衬下,夜市的“烟火气”显得更加浓烈。
安徽省马鞍山市体育路夜市摊主黄双全表示,客源比之前稳定了很多,生意现在也很好,节假日忙不过来还要喊老婆孩子过来给他打打下手、帮帮忙。
摊主黄双全所说的“以前”,指的就是曾经的体育路夜市。那时,夜市还是一条由流动摊位自发聚集形成的小吃街,主要分布在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北门旁的体育路。高峰时,体育路上曾有300多个流动摊位,这条道路也长期被油烟、拥堵和垃圾所困扰。
马鞍山市花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夏兆亭表示,首先是交通堵塞的问题,现在是四车道,堵塞最严重的时候会变成两车道。除了交通堵塞问题,餐巾纸、纸盒子到处丢弃,而且油污洒落在地面上面清理起来也非常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管理人员想过很多办法,从驱离到安排专人值守,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夏兆亭表示,直接取缔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通过走访调查,他们发现每一个摊点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生活得非常不容易,直接取缔他们的生活怎么办?
以人为本,就不能“一关了之”。在广泛征询了摊主、市民和周边单位的意愿后,当地决定,投入800多万元,将距离夜市原址200米左右的一块闲置空地改造为新的体育路夜市。
夜市共有283间门面房,全部实现了通水、通电,还增设了公共就餐区、临时停车区,配置了微型消防站。可即使如此仍有部分摊主有顾虑。安徽省马鞍山市体育路夜市摊主吴素娟表示,就是怕重新搬个地方没有客流量,没有生意,担心摊位房租比较贵。
针对摊主们的顾虑,管理方在体育路夜市内部设置了一个演艺舞台,通过不定期举办的民俗巡演、音乐演出等活动来提升夜市人流量。在租金方面,夜市管理方采取“微利可持续”的模式,商铺租金根据面积大小在每月900元—1800元之间,入驻的第一年还享受租金五折的优惠。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霍里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平介绍,租金相比同城比较成熟的夜市仅仅是别人的三分之一。
新的体育路夜市改善了环境也保留下过去的人气。开业一年来,夜市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总客流量达500多万人次,283个门面房一直维持接近满租状态,经营户实现营收5600余万元,人均日收入约450元,比整治前增长2倍多。夜市管理方的租金收入能够维持其日常的运营开支,并带动创业、就业近1000人。目前,体育路夜市二期正在建设,预计将于2025年9月底正式投入营业。
过去占道经营的夜市地摊变成了一个精品夜市,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变化。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鲍家伟表示,城市发展理念最核心的其实是以人为本,要聚焦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推动城市满足不同群体生活、生产的需求,推动城市更好发展、更好建设,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