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讯社华盛顿|7月16日,据美联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因司法部拒绝公开杰弗里·爱泼斯坦性交易案调查记录,面临来自核心支持群体“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阵营的激烈反弹。
尽管特朗普试图淡化事件影响,称此案“缺乏吸引力”且“已提供可靠信息”,但这场由他长期助推的阴谋论引发的信任危机正持续升级。
特朗普“降温”策略适得其反
7月15日,特朗普在匹兹堡短暂行程后向记者表示,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对爱泼斯坦案的处理“非常出色”,并称是否公开更多文件“由邦迪自行决定”。他质疑公众兴趣的合理性:“我不明白为什么杰弗里·爱泼斯坦的案子会引起任何人的兴趣,这相当无聊。”
然而,这一表态与其竞选承诺背道而驰。2024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多次宣称将公布爱泼斯坦的“客户名单”,揭露涉及权贵的性剥削网络。
今年2月司法部公开的首批档案被批“毫无爆炸性内容”,7月7日司法部与FBI更联合声明“不存在客户名单”,彻底推翻此前立场。
MAGA阵营激烈反弹 政府内部分裂公开化
报道称,特朗普的“降温”呼吁未能平息支持者怒火。
一方面,特朗普的行为遭到草根阶层抗议。极右翼评论员杰克·波索比克在保守派集会中疾呼“必须对爱泼斯坦档案展开全面调查”;众议员玛乔丽·格林直言“无人相信不存在客户名单”;保守派电台主持人埃里克森抨击邦迪“不断向公众撒谎,应被解职”。
另一方面,美国政坛高层内斗不断。司法部长邦迪与FBI副局长邦吉诺因案件处理在白宫爆发争执。邦吉诺盟友劳拉·卢默透露,其因不满“透明度缺失”正考虑辞职。司法部副部长布兰奇虽试图调和,称双方“立场一致”,但裂痕已难弥合。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紧急喊话支持者停止攻击邦迪:“我们同属MAGA团队……让邦迪做她的工作!”却遭马斯克讽刺:“他说了六次‘爱泼斯坦’,却让大家别再提。按承诺公布文件吧!”
阴谋论反噬 自食其果的政治代价
分析指出,当前危机根源在于特朗普多年助推阴谋论,出现了明显的权力逻辑反转。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家达莱克指出,特朗普曾利用QAnon等理论塑造“深层政府破坏者”形象,如今执政后却无法满足支持者对“揭露真相”的期待。
与此同时,还造成选举风险加剧。保守派担忧事件冲击中期选情。右翼播客班农警告:“若此事不了了之,MAGA运动将流失10%支持。”民主党则借机施压,指控共和党“掩盖真相”,并推动强制公开档案的立法程序。 前国安顾问弗林更直接喊话:“请明白,爱泼斯坦事件不会消失。”
国际视角与案件核心争议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案件背后暗藏地缘政治疑云:前福克斯主持人卡尔森公开指控“爱泼斯坦或为摩萨德工作,替外国情报机构勒索美国精英”,引发舆论哗然。
尽管司法部坚称爱泼斯坦系自杀且“无谋杀迹象”,但案件关键疑点未解,比如监控视频缺失。司法部公布的11小时监狱录像缺失23:58至00:00的关键一分钟,技术分析显示视频经多次编辑拼接。
此外,法医报告未解释爱泼斯坦舌骨骨折(常见于他杀)等医学异常。
危机持续消耗政治资本
面对盟友倒戈与对手围剿,特朗普的折中策略——既维护邦迪,又暗示文件“被奥巴马、拜登伪造”——恐难平息风波。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缪尔黑德警告:“若拒绝透明,特朗普最忠诚的支持者将对其失去信心。”
随着马斯克新成立的“美国党”将公开档案列为核心议程,这场自酿的政治风暴恐在中期选举前持续发酵。
责任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