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天1家!排队、抢C位,医药IPO“挤爆”港股背后

E药经理人2025-07-01

2025年上半年,港股生物医药市场重新热闹起来了。

6月27日,16家企业同时递交招股书,其中医疗健康板块占了4席; 6月,仅医疗健康领域的港股递表企业就有15家;还有41家医疗健康公司在排队。港交所罕见地恢复了“连轴转”的热度。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一边是锣鼓喧天,一边是数据迅猛上扬——2025年上半年,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数量几乎追平2023年全年,超过2024年全年,市场热度显著回升。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虚火”——募资总额达到174.89亿港元,逼近2021年鼎盛时期。恒瑞医药以113亿港元占据“半壁江山”,其余9家公司虽募资总和为61亿港元,但也明显高于2022-2024年的平均水平。

不过,表面热度之下,真正支撑这一轮港股生物医药回暖的,并不是估值修复,而是底层逻辑的重建:过去几年港股市场陷入流动性萎缩、破发潮蔓延,生物医药IPO几近停摆;今年以来,制度持续放宽、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创新资产、企业自身则以产品兑现、BD能力和全球化布局为信号,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产业界的共同预期是,这不是一次港股市场的“报复性”反弹,而是一场资本对“真本事”的再定价。让属于真正能走完产品商业价值兑现、站上全球竞争舞台的那一批药企,充分享受资本红利

港股药企IPO井喷,半年募资175亿

如果说,当2024年11月9家药企递表港股IPO时,这一趋势还尚未明朗。那么,站在2025年上下半年交汇点上,可以立下判断,热闹,真的重新回到了港交所。

E药经理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几乎追平了2023年、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港股药企IPO总和。

这一组数据在沉寂两年之后,终于让人感受到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温度回升——但和过去不同的是,这次的热,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一场围绕硬核实力的精准流向。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一方面,2025年H1的10家IPO合计募资174.89亿港元,超过2023年和2024年整体募资规模。但细看则会发现,在这一数字中,仅恒瑞医药一家独揽113亿港元。同时,18A规则上市的医疗健康企业平均每家募资额约为8亿港元,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是18亿港元。其中,以2.1亿美元募资总额拔得头筹的ADC“新锐”映恩生物,还不到2021年的平均水平。

两组数字,印证了资本市场愈发趋于理性、谨慎的态度。

另一方面,过去3年,港股药企实际上迎来了大规模的破发。Wind数据显示,2021-2023年间上市的港股医药公司,多数已跌破发行价,其中2022年21家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全部破发。相反,2025年上半年,10家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中,仅有2家破发。

除了那些当时上市的企业还在市值管理期,两串数字还进一步说明,资本市场对项目的要求在不断提升,而药企IPO的门槛,已全然从“PPT讲故事”,升级到了产品商业化明朗、市场前景广阔的“实力要硬”。

手握超60亿美元BD总额的映恩生物,是一次“管线+BD+兑现”相结合的典型;而今日上市的药捷安康,虽然募资额仅有2亿多港元,但其核心管线MTK抑制剂TT-00420已进展到关键临床阶段,并具有FIC潜力,其余管线也都具有诞生“大BD”的潜力。

此外,港股生物医药市场的“复苏热情”也蔓延到了在IPO之外的已上市新药公司。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等18A企业纷纷趁热配股,跑步进场。科伦博泰2.5亿美元,信达生物5.5亿美元,成今年港股生物医药最大规模的两个配股交易。

总的来说,2025年的上半场已定调,并且正在明确传递信号——下一轮“创新浪潮”的果实,要么有全球化潜力的管线,要么有商业化兑现的能力,最好还有过硬的BD战绩。

IPO爆发背后的关键闭环

“港股市场的真正驱动力,始终在于2大决定因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全球对中国的资金面。”一位医药行业基金经理向E药经理人指出,港股市场对于内地投资者、海外投资者都是离岸市场,它必须拿出远高于其他市场的投资吸引力,才能重新赢得关注与信任。

2022-2024年,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深陷“寒冬”: 美债利率高企、全球融资环境收紧,流动性断崖式下降,个股零成交现象频现、IPO数量与募资额跌至历史冰点。而2025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与此前形成了鲜明反差,政策、资本、企业三股力量,在这一刻终于形成合力。

近期,一家创新药企CEO向E药经理人分享道,能明显看到,今年很多全球资本回到了香港,欧洲、美国长线资金相继回流中国资产。中国创新药的全球价值,正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且受到了源源不断的南下资金、国内最大资金的关注和投入。

但更重要的变量,来自企业自身的深层变化。如果说过去的“Me-too”泛滥让投资者信心溃散,那么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以“差异化技术壁垒+国际化BD能力”作为标配。

而站在药企本身的角度,他们对于港股作为国际化资本平台的需求开始爆发‌。

5月23日,恒瑞医药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针对此次递交港股上市,恒瑞医药早前表示,首先,港股上市可以有效扩大国际知名度;其次,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通过港股发行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能为公司多元化融资提供助力;再者,可以增强全球化布局,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进一步实现海外市场的突破。

换句话说,港股正成为中国龙头药企实现国际化的“中转站”。百利天恒、迈威生物等A股上市创新药企也在积极谋划“A+H”布局。

从数据上看,医疗健康企业港股IPO的劲头仍在继续,有41家企业在“等待上市”。

=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可以看到,2025年这波港股生物医药IPO爆发,是“制度-资本-企业”等预期正在形成的闭环:政策降低门槛、资本主动回流、企业能力跃升——三者嵌套驱动,撬动起港股医药的复苏逻辑。换句话说,决定因素多,引起资本市场发酵的可控变量,也愈发复杂。但不变的是,这次与前几年“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流动性枯竭期”形成了明显差异——‌资本不再仅仅热衷于追捧“故事”‌。正如上述投资者所言,未来3-5年,聚焦“硬科技出海”的产业趋势,仍将是港股生物医药价值挖掘的主线。

尼泊尔北部洪水致至少18人失踪

2025-07-08

两名中国公民在新西兰南岛车祸中受伤

2025-07-08

印尼沉船事故死亡人数升至10人 另有25人失踪

2025-07-08

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提交印度空难初步调查报告

2025-07-08

顺应新趋势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2025-07-08

用奋斗和奉献镌刻人生(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⑥)

2025-07-08

共绘雪域高原同心圆——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纪实

2025-07-08

对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漳木一家亲 共绘同心圆——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述

2025-07-08

防台风“丹娜丝” 多部门多举措协同配合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群众安全

2025-07-08

湖北黄石警方通报27岁男子和21岁女子坠亡:系情侣,排除刑案

2025-07-08

深刻把握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推动学习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2025-07-08

住房公积金“付首付”,政策再扩围

2025-07-08

“修全球”,生意如何越做越大?

2025-07-08

梯田、荷花、蔬菜 夏日乡村美丽富饶、生机勃勃

2025-07-08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2025-07-08

国务院食安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2025-07-08

时政现场说丨凝聚创新力量 筑牢强国之基

2025-07-08

从天舟到轻舟、昊龙 更多新型低成本运输力量将加入“天地货运队伍”

2025-07-08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访华

2025-07-08

建信财险董秘张启航拟升任副总裁

2025-07-08

邮储银行与新华保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07-08

天茂集团变更为“*ST天茂” 7月8日复盘跌停

2025-07-08

弘康人寿在港举牌郑州银行 年内已有6家银行获险资青睐

2025-07-08

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交通银行“沃德优选保险”以专业保障传递爱与责任

2025-07-08

百年人寿重庆两江新区中心支公司被罚3万:业务员给予投保人额外利益

2025-07-08

华安保险:设置“清凉驿站” 做好“保险宣传”

2025-07-08

“宁冬21号”刷新宁夏冬小麦高产纪录——科技力量结出亩产八百公斤硕果

2025-07-08

金融反腐追踪|6月至少8人被查,2人为监管干部

2025-07-08

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

2025-07-08

北京人艺话剧《我爱桃花》再登台

2025-07-08

《盛世长安》:解码千年古都的文明基因

2025-07-08

徐则臣领衔 “新北京作家群”交出时代的答卷

2025-07-08

《大河奔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事》出版

2025-07-08

北京地区部分博物馆暑期错峰延时开放

2025-07-08

长城如何保护和利用?北京发布新规征求意见

2025-07-08

福瑞达生物董事长高春明:以科技筑牢企业竞争壁垒,用多品牌矩阵传递情绪价值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