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該區域以「產業驅動,基礎設施優先」為發展主線,不僅對於香港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其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關鍵節點。為了進一步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部都會區論壇 -深港協作篇」順利舉辦,幫助大家了解北部都會區最新發展情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近況、港深優勢協作、港商服務等多項內容。論壇由香港菁英會創新科技研究會、GoGBA 港商服務站(福田)、互聯網專業協會、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SPEED)聯合主辦。
香港菁英會主席林智彬先生, JP在歡迎辭中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為城市提供新的機遇與動力。作為連接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樞紐,它將促進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創科產業發展,並吸引更多投資。此外,北部都會區有助擴展香港的產業多元化,帶動物流、金融及專業服務發展。發展北部都會區,香港將更具競爭力,在全球經濟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這項規劃不僅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的角色,更為下一代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先生, JP現場介紹北部都會區最新發展情況,他表示,北部都會區正全速發展︰「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新田科技城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工程經已展開。單單在去年,我們開展了古洞北/粉嶺北餘下階段、洪水橋第二階段及新田科技城首階段項目三個大型工程,完成了新田科技城的法定規劃,並展開了北區沙嶺數據園的法定改劃程序。」他又指,北都將在未來數年進入收成期,熟地、房屋單位及經濟樓面會陸續產出,運輸基建亦會落成︰「2027年古洞站將會啟用,2030年洪水橋站完工,北環線主線2034年通車。此外,我們正與深圳政府攜手推展兩個跨境鐵路項目,預計於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及連接新田及皇崗的北環線支線詳細規劃及設計。」
「我們亦鼓勵市場參與北都發展,採用多元化的開發模式,例如原址換地、片區開發等,為發展提速提量。」他表示,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將繼續與其他部門推進北都計劃,確保如期達成發展目標。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生態系統發展總監周依萍女士圍繞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近況展開分享,她表示:「港深創科園,即香港園區,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與對岸的深圳園區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組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深兩地會爭取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措施,讓人員、物資、資金、數據等重要創新要素在區內便捷流動,致力促進港深兩地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透過政策與科技的配合,善用兩地資源,推動產業發展,共同構建支持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的中試產業園,引領和支持在北部都會區及至整個大灣區打造優質的創科產業集群。
立法會議員劉國勛先生 MH,JP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展望表示:「北部都會區正全面規劃及推進,面對多變的環境,北都作為引領香港轉型的重要平台,政府應提供多元土地發展模式,將土地政策從開發工具轉型為經濟推動工具,吸引私營力量參與,例如積極推片區模式,並引入按實補價,加快項目落地時亦能促進北都多元發展。此外,政府應以動態規劃、產業先行的方式,讓發展更切合實際需要,如可透過推行『1.5級產業園』先導計劃、將洪水橋的大學城擴大及優先上馬等,落實『學研產居』規劃概念,建設產城合一的北都。」
GoGBA港商服務站(福田)諮詢主管魏婷婷女士介紹服務站功能體系,並以真實港商創業案例分享經驗。該港商通過考察團接觸服務站,提出在深設企需求。服務站覆蓋工商註冊、選址對接、銀行開戶、招聘信息及大灣區創業政策資源匹配等服務,現已成為福田區科創領域新生力量。有意在北部都會區落戶的港商,也可以同時考慮在福田落戶,輕鬆地「跨境創業」,坐擁大灣區的境內境外優勢。
互動環節,由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黃麗芳博士、香港菁英會副主席梁秉堅主持,邀請四位嘉賓以「北部都會區發展-港深優勢協作」為中心,針對現時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進度、產業協作發展、北上消費、綠色基建標準、深港「半小時生活圈」等問題進行深度分享。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 MH說: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最重要的戰略規劃,對香港創科發展意義深遠。一方面,北部都會區有助於突破土地瓶頸,構建科創產業集群,從而實現從基礎研究到中試轉化再到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布局,推動香港創科的飛躍發展。另一方面,北部都會區的建設能深化與大灣區科創協同,通過共建科研設施和共享創新資源,促進兩地科技人才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使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支點。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SPEED)院長陳繼宇博士MH JP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融入大灣區的重要引擎,將為創科、教育及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期待透過跨境協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SPEED)將積極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培養智慧城市、綠色科技等領域的專業人才,支持青年把握區域融合機遇。這項規劃不僅釋放香港北部的發展潛力,更將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效應,為香港長遠競爭力奠定基礎。
香港菁英會永遠榮譽主席洪為民教授,JP認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承載着香港由治及興的空間載體和希望,速度很重要(Time is of the essence)。甚至有時候速度比正確更重要。需要解放思想,屏除思維和路徑依賴。要發動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新界的持份者和希望引入香港發展的企業。不應該只靠特區政府自己承擔發展,而是釋放利益作為激勵,讓各方共享共建,共謀發展。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EDP項目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創新創業中心執行主任張坤教授表示:建設北部都會區是粵港澳大灣區跨城合作、深港互融發展大背景下極具前瞻、優勢顯著、機遇可期的重要戰略規劃。北部都會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深港接壤重要區域,具備「硬聯通」的客觀物理優勢,為生產要素的雙向流通構建極佳天然條件,建議深港基於建築標準合作、從業資格互認等機制,搭建深港兩地政府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高級別專家決策委員會,加速包括西部鐵路建設、陸路改造、跨境設施規劃的全面落地,務實打造「半小時生活圈」目標。北部都會區是深港科創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兩地技術發展方向、優勢、制度均有明顯不同,建議基於香港北部都會區及深圳河套、深圳前海作為中心試點示範區,有限度的將部分在大灣區及深圳的成熟技術方案及產品在北部都會區進行試行試用,加快內地技術參與支持香港發展中,實現「軟聯通」;同時,北部都會區可作為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第一站」,建議通過政策引導等方式,支持內地擬上市企業替代港島選擇在北部建設上市辦公室及駐港公司,促進香港股票證券交易市場持續繁榮發展。
活動協辦單位包括北大滙豐創新創業中心、香港中華總商會創科及產業委員會、香港科創發展協會、香港菁英會會員事務委員會及體育委員會、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支持單位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促進會、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學界菁英、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北區青年商會、香港物聯網商會、香港電腦商會、香港物業創新科技及環保協會、香港科技創新促進組。
責任編輯: 何雪沫